一般人會抱怨替公司工作、為老闆沒日沒夜;
72年次台大哲學系、資工所高材生劉德成,在待過科技大廠,歷經創業失敗、慘賠200萬元後,沒有退回舒適圈,反而選擇多工、多勞的新創公司,擔任寫程式、收集數據與消費者溝通的綜合性角色,看待所有磨練為學習、為自己練功,不怕沒日沒夜。
採訪╱潘姿吟 攝影╱林林(部分照片受訪者提供)
誠實面對自己;說來容易,做來難。劉德成17歲開始正視這個問題,「我國中最好朋友,高二時過世。他是腦癌,那是我第1次親眼看到死亡,心跳機曲線變平。」他很難不這麼聯想「這麼好的人就走了,好像我隨時也會不見。」
當時的氛圍就是唸書,「我在第3類組、那個當下就是準備考醫科的衝刺階段。」他坦言,自己成績很不錯,「就算應屆不上,隔年重考一定考得上。」只是,死神的衝擊促他思考:「活著到底為了什麼?」這個問號一直放著,他不知道該去哪裡找答案。
於是,他以理組之姿報考文組,進入台大哲學系,「其實是想尋找答案,沒想到念了哲學系,才知道人生必須是自己去找答案,而答案,每個人都可以用不同方式解讀。」
念哲學悟人生
他很清楚:「做出不一樣決定,是需要扛的。」他的同學,有人重考3年就為了考上中醫師,也有上一代對於兒女不繼承衣缽一事記恨多年,「這樣的事件在台南一中已經太多了。」他很慶幸,父母不在既有公務或醫療體系,教育方式開明,「對我的決定沒有懷疑。」只是,他依然要面對親友認定不孝、任性的壓力。
就讀哲學系時,他很積極參加社會運動,「慢慢地意識到很多問題不是三兩天就能改變,而是需要長期關注。」於是,他轉考台大資工所,「另一原因是我高中時數學就很好,加上從小接觸電腦。」剛畢業,他進入科技產業、乖乖擔任軟體工程師3年。
2010年,他走出舒適圈,踏上創業路,投入網路業,「一路走來這一切,其實有脈絡可循,都是同一件事:就是很叛逆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」
進入新創公司
設停損、投入的200萬元用罄,創業2年收手,「承認失敗,很難!」他回頭反省,才知道懂得多少是一回事,實際執行面又是一回事,「重點是要邊做邊內化。」創業經驗促使他踏入創業型公司。
「完全回不去了!」他解釋,「傳統作法是業務談了1個case回來,PM開規格,工程師去做,這種作法、1個產品往往要3~6個月才能出去,工程師一向只能埋頭想像。」
但在新創公司,毋須經冗長溝通成本,「可以完整接觸市場、每個顧客,最快2周、最慢1個月,就要根據使用者反應去改變。」現在他不會只寫程式,也要跟人溝通、收集數據,角色很綜合性,紮實為自己,累積豐碩人生學分。
關鍵主角
★劉德成︰1983年出生,30歲,台大哲學系畢業、台大資工所畢業
★經歷︰原為康博科技軟體工程師,2010年與任職於趨勢科技軟體工程師、台大資工所同學何育誠、輔大音樂系畢業黃聖評,共同創辦「卡線學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」,推出「行動得來速」。2012年底,結束事業,進入「EZTABLE易訂網」http://www.eztable.com.tw/,擔任產品開發。
箴言錄
年輕人就該有活力,應該要離開舒適圈、習慣變動,養老時再舒適也不遲。
有話要說 投稿「即時論壇」onlineopinions@appledaily.com.tw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
留言列表